string(18) "Arrayart_page_list"

《出入平安》聚焦罪犯 这些影片同样关注边缘人群

来源:人气:744更新:2024-06-27 01:00:24


1905电影网专稿 《出入平安》定档9月30日,成为今年入局国庆档的第一部电影,导演刘江江在首作《人生大事》豪取17亿后,再次展现出冲击高票房的信心。


《出入平安》与《人生大事》内核相似,皆从现实题材出发,直面生死议题。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一个死刑犯的自我救赎,肖央将带来演艺生涯首次塑造“死刑犯”的表现。


这两年,中国电影以犯罪入狱人员或刑满释放人员为主体的创作在数量上愈发增多,在立意上也愈发深刻。


无论是去年的《人生大事》《八角笼中》《三大队》,还是今年的《朝云暮雨》《狗阵》《来福大酒店》《出入平安》,都不约而同地将创作主体对准了曾经入狱或正在服刑的特殊人群,展现出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探讨了犯罪群体的遭遇与困境,为观众提供了深入观察社会特殊人群的窗口。



改编真实事件

关注边缘人群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监狱系统内共有约180.76万人在押。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增长了1.9%,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年增长率3.2%。中国每10万人中有约523人正在服刑。这意味着,我国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正在服刑或刑满释放人员仍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


《人生大事》《八角笼中》《三大队》《出入平安》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入狱”题材电影,正是从最现实的视角呈现这群边缘人的际遇。



除了暂未上映的《出入平安》未能窥见肖央饰演的郑立棍被判处死刑的理由。但从已经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生大事》清楚点明了殡葬师莫三妹因女朋友打架而入狱,出狱后却被对方抛弃;《八角笼中》中,向腾辉因听信教练吃了违禁药品遭到禁赛,之后更因伤人入狱导致事业受挫;《来福大酒店》和《狗阵》在电影开端即介绍了主人公刑满释放的遭遇,而迎接他们出狱的则是难以融入的社会。


犯罪,入狱;出狱,落寞;排除万难,重启人生......是这些电影主人公的共同经历,也是此类特殊人群的一大缩影。



较上述几部电影没有着重回溯主角的入狱背景相比,《朝云暮雨》在解构人物入狱原因和出狱际遇的表达上更加具体。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服刑27年的老秦“二进宫”,第一次是因为对付盗贼时失手杀人,第二次是为救病重至亲而落入帮人运毒的圈套。


年少入狱的常娟之所以杀人,是因为父母被酒驾司机意外致死,令她产生报复心理,最后误杀了无辜的孩子,一生都活在愧疚的阴影。


通过剖析犯罪动机来展现边缘人群的人生遭遇和心理状态,聚焦入狱人群的电影多数揭示了主人公犯罪的偶然性,或是命运捉弄,或是冲动误解,或因社会不公和生活意外令他们陷入深渊。入狱是他们共同的结果。但犯罪原因各有不同。



必须要强调的是,犯罪者绝对没有洗白的理由。不论动机,只看结果,只要触及法律就需要负上相应的责任,被判入狱,甚至死刑都无可厚非。


但退一步来看,无论是《朝云暮雨》里的两位“可怜之人”,还是《三大队》里在办理恶性案件的过程中导致嫌犯意外死亡,进而令自己锒铛入狱,前途尽毁,家破人亡的队长程兵......当底层人民的遭遇出现在镜头里,电影也向大众发出了灵魂拷问:“如果犯罪情有可原,服刑后的他们是否值得同情和原谅?”


这也是当下大多数关注入狱者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内核,通过人物的纠葛和经历,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督促社会重新审视对待此类人群的态度和方式。



经过劳动改造,他们往往展现出强烈的反思意识。《八角笼中》里,向辉腾自称是“给政府添过麻烦的人”;《来福大酒店》里,让保证“不会进去第二次”;《朝云暮雨》里,出狱后的常娟坚决要184400元彩礼,因为她想用这笔钱还清给受害者家属的赔偿款。


无论犯罪者如何自省,难以改变的是,遭遇职场歧视、遗憾失去爱情,陷入自我救赎,难以融入社会......他们重启人生的过程注定面临挑战,除了直面自我的挣扎和痛苦,还要面对周遭的偏见和歧视,生活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与不易。



知名演员加盟引发关注

挖掘内核勾起社会反思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高速发展,人文关怀不该缺席。犯罪者为何触碰法律底线?入狱者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出狱者值不值得有光明未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关注犯罪入狱人群的电影已经写下了它们的答案。


《人生大事》的莫三妹、《八角笼中》的向腾辉和《来福大酒店》的李清让等曾经因为走了弯路而入狱的主角最后都回到了正轨,更加懂得自爱和爱人。他们的后半生展现了出狱者的新可能,给予了社会同类人群重回正常生活的信心。



近年以犯罪入狱人员为主体的电影创作愈发增多,朱一龙王宝强张译黄轩彭于晏范伟周冬雨、肖央等备受追捧的演员参演也令此类题材作品受到关注。


《人生大事》豪取票房17.13亿,《八角笼中》斩获票房22.07亿,以曾经入狱之人为主角的电影不乏佳作,极具国民度的演员加盟更为影片的市场表现添砖加瓦。虽然两者并非强调主人公曾经入狱的经历,但入狱确实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重大转折,某种程度而言,在题材和立意上都丰富了中国电影关注犯罪人群的内容。


《狗阵》和《朝云暮雨》票房稍微逊色,但分别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等重量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创作剑指刑满释放人员的无奈与悲哀,更具反思价值。



“入狱”题材电影日益掀起旋风,引发社会关注和大众共鸣,也彰显了当下创作者之于现实题材和特殊人群的细腻观察和真挚表达。


诚然,“入狱风”并非兴起于近年。1990年,谢飞就凭借《本命年》刻画了刑满释放人员遭遇的人情冷暖,成就了经典。



更早的80年代,中国香港电影创作者同样展露出对监狱题材的青睐。


周润发梁朝伟梁家辉吴镇宇等都曾饰演过入狱人物。但与当下这批直面真实事件的电影不同,彼时香港电影更热衷透过打斗场面、帮派争夺等抓人眼球的情节折射出社会乱象。


林岭东打造的《监狱风云》系列,邓衍成执导的《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等均展现了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遭到不公对待而入狱的故事,从而映衬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构成的复杂性。



《反贪风暴4》里,屡次“自愿”入狱的王蓝禄(张继聪 饰)凭借台词“坐牢才是香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成功出圈,他的表达正切中了广大市民抱怨高楼价的心声。



从昔日香港电影对监狱题材的关注再到如今内地创作者对服刑人员故事的挖掘,此类电影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不仅呈现了边缘人群的犯罪悲剧和改过自新的心路历程,剖析了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更为中国电影多样化注入了活力。


以此类电影为新的出发点,关注百姓民生,洞察社会万象,展现人文关怀,也正是创作者们助力中国电影百花齐放、推动中国电影大步向前的奋斗方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2022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